
@air
2025-03-05
空氣壓縮機使用風險與防範措施
空氣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多種風險,這些風險可能涉及設備本身、操作人員以及周圍環境。為了保障安全,必須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。以下是對空氣壓縮機使用風險的詳細分析及防範措施:
一、空氣壓縮機使用風險
- 火災與爆炸風險
- 風險原因:
- 柴油動力空氣壓縮機使用的柴油是乙類危險化學品,存儲、運輸不當易引發火災和爆炸事故。
- 壓縮機內部高壓氣體和可能存在的油氣混合物,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引發爆炸。例如,氣缸、貯氣器、空氣輸送管線因超溫、超壓可以發生爆炸;霧化的潤滑油或其分解物與壓縮空氣混合也可能引起爆炸。
- 修理安裝工作時,易燃液體落入汽缸、貯氣器及空氣導管內,空壓機啟動時可能導致爆炸。
- 電氣故障,如線路老化、短路、絕緣損壞等,也可能引發火災。
- 風險後果:設備損壞、人員傷亡、生產中斷等。
- 風險原因:
- 觸電風險
- 風險原因:電機驅動的空壓機存在設備電源線破損、設備未接地、接線盒損壞等電氣問題。
- 風險後果:操作人員觸電傷亡。
- 機械傷害風險
- 風險原因:
- 高速運動的皮帶輪、聯軸器等旋轉部件缺少防護罩。
- 氣管老化、斷裂或者快速接頭鬆動,高壓氣管在壓力快速釋放時劇烈甩動。
- 風險後果:纏繞作業人員衣物、手套,造成肢體傷害。
- 風險原因:
- 物體打擊風險
- 風險原因:氣管老化、斷裂或者快速接頭鬆動,高壓氣管在壓力快速釋放時劇烈甩動。
- 風險後果:擊傷作業人員。
- 噪聲傷害風險
- 風險原因:空氣壓縮機工作時產生高噪聲。
- 風險後果:長期暴露在高噪聲環境下,會對人體聽覺造成損傷。
- 壓縮空氣誤用風險
- 風險原因:使用壓縮空氣來清潔物體、機器、工作台、衣服等。
- 風險後果:強氣流或壓縮空氣中的細小顆粒會引起人身傷害,如衝擊傷害、爆炸傷害等。
二、空氣壓縮機防範措施
- 火災與爆炸防範措施
- 選用低噪聲設備:降低設備本身的噪聲污染。
- 定期檢查和維護:
- 清理壓縮機內部的油污和積碳,確保油氣分離器的正常工作。
- 檢查冷卻系統的有效性,防止因超溫導致潤滑油熱裂解形成積炭。
- 定期檢查安全閥、壓力表等安全裝置,確保其靈敏、可靠。
- 嚴格遵守操作規程:
- 柴油動力空氣壓縮機應做好防洩漏和防火措施。
- 禁止在壓縮機周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,不得進行噴漆和鋁鎂磨削等作業。
- 修理安裝工作時,防止易燃液體落入汽缸、貯氣器及空氣導管內。
- 電氣設備必須保證接地、接零保護,並確保良好有效。老化、短路、絕緣損壞的電器設備應及時修復。
- 安裝安全裝置:
- 在壓縮機上安裝超溫、超壓報警聯鎖裝置。
- 儲氣罐的設計和運行應當符合《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》的規定,安裝必要的壓力顯示及超壓調節、報警系統。
- 大型空壓機吸氣管前,應安裝乾式過濾器。
- 觸電防範措施
- 定期檢查電氣系統:確保電源線、接地線、接線盒等完好無損。
- 加強電氣安全管理:對操作人員進行電氣安全培訓,提高安全意識。
- 設置警示標識:在電氣設備和線路周圍設置警示標識,提醒人員注意安全。
- 機械傷害防範措施
- 安裝防護罩:對高速運動的皮帶輪、聯軸器等旋轉部件安裝防護罩。
- 定期檢查氣管和接頭:確保氣管無老化、斷裂現象,接頭連接牢固。
- 設置警示標識和安全區域:在危險區域設置警示標識和安全區域,限制人員進入。
- 物體打擊防範措施
- 定期檢查氣管和接頭:與機械傷害防範措施相同,確保氣管無老化、斷裂現象,接頭連接牢固。
- 加強作業人員培訓: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,避免違規操作。
- 噪聲傷害防範措施
- 選用低噪聲設備:降低設備本身的噪聲污染。
- 設置隔音設施:在壓縮機周圍設置隔音設施,減少噪聲傳播。
- 為作業人員配備防護用品:如隔噪聲耳塞或耳罩,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傷害。
- 壓縮空氣誤用防範措施
- 加強安全培訓:對操作人員進行壓縮空氣安全使用培訓,明確禁止用壓縮空氣清潔衣物、頭髮和身體。
- 設置警示標識:在壓縮空氣使用區域設置警示標識,提醒人員注意安全。
- 定期檢查和維護氣管和接頭:確保氣管無老化、斷裂現象,接頭連接牢固,防止因氣管爆裂導致人員傷害。
三、總結
空氣壓縮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多種風險,但通過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,這些風險是可以被有效降低的。企業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,加強設備維護、人員培訓和安全監管,確保空氣壓縮機的安全使用。同時,作業人員也應提高安全意識,嚴格遵守操作規程,避免違規操作。